水中铜污染对苦草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影响的详细分析: 一、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生长抑制: 随着水体中铜浓度的增加,苦草的叶长、根长以及生物量均显著下降。这表明铜污染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生物量变化: 在高浓度的铜污染环境中,苦草的生物量明显减小,但仍能生存。例如,在2.0mg/L的铜浓度处理组中,苦草的部分叶片会脱落,生物量显著减小。 铜富集: 苦草对铜的富集量较大,属于铜超富集植物。叶片中的铜含量会随着水体中铜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然而,各处理组根部的铜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光合色素含量下降: 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苦草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逐渐下降。其中,叶绿素a的下降幅度比叶绿素b更为明显,而类胡萝卜素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表明铜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更为显著。 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有效量子产量[Y(Ⅱ)]等参数均会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表明苦草叶片利用光能的效率在下降,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受到明显的抑制。 与此同时,非光化学淬灭效率(qN)、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以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等参数则呈上升趋势。这表明苦草在受到铜胁迫时,会通过自身调节以热的形式将过剩的光能耗散掉,以减轻PSⅡ反应中心受伤害的程度。 三、总结 水中铜污染对苦草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铜污染会抑制苦草的生长,降低其生物量,并导致光合色素含量的下降。同时,铜污染还会影响苦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降低其利用光能的效率,并抑制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然而,苦草作为一种铜超富集植物,对铜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因此可以作为低浓度铜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备选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