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蒸馏器(也称为分子蒸馏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分子蒸馏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异来实现分离。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时,轻分子(具有较小平均自由程的分子)和重分子(具有较大平均自由程的分子)会从液面逸出并进入气相。 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的距离不同。通过恰当地设置冷凝板,轻分子能够到达冷凝板并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则无法达到冷凝板,从而沿混合液体排出,实现物质分离。 短程路径设计: 与传统蒸馏塔相比,短程蒸馏器的路径设计更为短而紧凑。这种设计减少了物质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热分解和结焦的可能性,提高了蒸馏效率和产品质量。 沸腾的薄膜和冷凝面之间的压差是蒸汽流向的驱动力。在1mbar下运行要求沸腾面和冷凝面之间有非常短的距离,这样的设计使分子在蒸发后能够快速冷凝,提高了蒸馏效率。 高真空度: 短程蒸馏器通常在较高的真空度下操作,如0.001mbar。高真空度降低了物质的沸点,使得一些在常压下难以分离的物质在蒸馏过程中得以分离。 高真空度还有助于降低能耗和减少热损失,提高了整个蒸馏过程的能效。 特殊结构设计: 短程蒸馏器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如多级冷凝器、特殊设计的进料器和收集器等。这些结构可以优化物质的流动和热力学行为,提高蒸馏效率和分离效果。 内置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中心,转子在圆柱形筒体和冷凝器之间旋转。物料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经转子上的料液分布器连续均匀地分布在加热面上,然后被刮膜器刮成一层极薄的液膜,并以螺旋状向下推进。 蒸馏过程: 物料在加热面上被加热,轻分子逸出进入气相,然后经过短的路径和几乎未经碰撞就到内置冷凝器上冷凝成液体,通过位于蒸发器底部的出料管排出。 重分子则在加热区下方的圆形通道中收集,并通过侧面的出料管流出。 综上所述,短程蒸馏器通过分子蒸馏原理、短程路径设计、高真空度和特殊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分离效果,满足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