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中总氰化物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环境监测过程,以下是关于水质中总氰化物测定的详细方法: 一、定义与重要性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pH为2的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锌氰络合物、铁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等),但不包括钴氰络合物。由于氰化物具有剧毒,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因此准确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浓度十分重要。 二、测定方法
水质中总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硝酸银滴定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 原理:利用氰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原理进行测定。 低检测浓度与检测上限:低检测浓度为0.25mg/L,检测上限为100mg/L。 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原理:利用氰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原理进行测定。 低检测浓度与检测上限:低检测浓度为0.004mg/L,检测上限为0.25mg/L。 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原理:利用氰化物与氯化高汞反应生成氰化高汞,再与吡啶-巴比妥酸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原理进行测定。 低检测浓度与检测上限:低检测浓度为0.002mg/L(使用72型分光光度计,吸光度为0.020左右),检测上限为0.45mg/L(10mm比色皿)或0.15mg/L(30mm比色皿)。 氯银法 原理:基于氰化物与氯化银反应生成沉淀的原理进行测定。 优点: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注意事项:可能受到水样中其他离子的干扰,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校正。 改进的铁氰化钾法 原理:利用氰化物离子与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铁氰化物络合物,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氰化物的浓度。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注意事项:可能受到水样中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校正。 光谱法 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原理:通过测量水样中氰化物原子或离子的特定光谱特征,实现对氰化物含量的准确测定。 优点:高灵敏度、高精度、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现性好。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 电导法 原理:通过测量水样中的电导率来确定氰化物的浓度。由于氰化物具有一定的电离能力,因此在含有氰化物的水样中导电性会增大。 优点:快速、准确。 电解法 原理:通过将水样电解,使氰化物与电极反应,产生氰化气体,并通过气体的定量分析来确定氰化物的浓度。 比色法 原理:利用氰化物与一定试剂反应后生成具有特定颜色的络合物,通过测量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水质中氰化物的浓度。 三、测定步骤(以硝酸银滴定法为例) 采样与固定:采集水样时,必须立即加氢氧化钠固定,一般每升水样加0.5g固体氢氧化钠。当水样酸度高时,应多加固体氢氧化钠使样品的pH达到12,并将样品存于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中。 蒸馏与吸收:将水样移入蒸馏瓶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钠溶液,在pH为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馏出的氰化氢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滴定与测定:将吸收液稀释到适当体积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消耗的硝酸银体积,并根据消耗的体积计算水样中总氰化物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 操作:氰化物属于剧毒物,在操作氰化物及其溶液时要特别小心,避免沾污皮肤和眼睛。吸取溶液一定要用移液管或用洗耳球吸溶液,切勿吸入口中。 干扰排除:活性氯等氧化物、硫化物、亚硝酸离子等可能干扰测定结果,应在蒸馏前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以排除干扰。 样品保存:如果不能及时测定样品,采样后应在24小时内分析样品,并将样品存放在冷暗的冰箱内。 水质中总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有多种,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测定需求和实验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步骤和措施,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