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去除技术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探讨: 一、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对饮用水的影响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但过量残留会对饮用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洗涤剂可能抑制和杀死微生物,影响水质生态平衡,同时还可能抑制其他有毒物质的降解,使水质变坏。因此,去除饮用水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至关重要。 二、去除技术研究 1. 紫外-过氧化氢高级氧化联用工艺 原理:利用紫外光和过氧化氢的协同作用,产生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够攻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分子,使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影响因素:紫外光光照强度、过氧化氢投加量、反应停留时间等是影响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原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为1mg/L左右,紫外光强133.9μW/cm²,过氧化氢投加量20mg/L和停留时间60min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03%。 优势:该工艺处理效率高,且能够去除多种难降解有机物。 2. 混凝法 原理:混凝剂能够与溶解在水相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形成难溶性的沉淀,从而实现去除。 常用混凝剂:铁盐、铝盐及其聚合物和各种有机混凝剂等。 优势:混凝法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3. 吸附法 原理: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将废水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吸附在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吸附树脂、硅藻土、高岭土等。 优势:吸附法速度快,稳定性好,设备占地小。但投资较高,吸附剂再生困难,预处理要求较高。 4. 膜分离法 原理:利用膜的高渗透选择性来分离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和纳滤等。 优势:膜分离法效率高,能耗小。但膜易污染,清洗困难,操作费用高。其中,超滤膜和纳滤膜对表面活性剂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 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去除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多种工艺和技术已被证明具有去除能力。然而,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成本、操作简便性、环境影响等因素。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环保的去除技术被开发和应用,以更好地保障饮用水健康。 此外,从源头减少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使用也是保障饮用水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加强洗涤剂的生产和管理,推广使用环保型洗涤剂,降低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公众对饮用水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维护饮用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