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物研发等众多实验室场景中,干式氮吹仪是样品浓缩与净化的得力助手。它凭借氮气快速吹扫带走溶剂的特性,实现样品高效浓缩,助力实验人员精准分析。然而,若使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实验结果,还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安全隐患。以下将详细阐述干式氮吹仪使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操作前准备 1、仪器检查:每次使用前,需对干式氮吹仪进行全面“体检”。查看仪器外观是否有破损、裂缝,尤其是加热模块和氮吹针连接部位,确保其密封性和稳定性。检查电源线是否完好,有无裸露或老化现象,防止触电事故。同时,确认仪器各功能按键、显示屏是否正常工作,若发现异常,切勿强行使用,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 2、耗材适配:合适的耗材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根据样品量和容器规格,选择适配的样品架、氮吹针和收集管。样品架的孔位应与样品容器紧密贴合,避免在氮吹过程中发生晃动或倾倒。氮吹针的长度、内径要与样品容器匹配,确保氮气能够均匀、有效地吹扫样品表面。此外,收集管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防止废液泄漏或挥发。 3、试剂与样品准备:确保所使用的试剂和样品符合实验要求。试剂应无杂质、无污染,且在有效期内。对于一些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需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储存和使用,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样品需提前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离心等,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堵塞氮吹针或影响氮吹效果。 二、操作过程 1、参数设置:合理设置氮吹仪的各项参数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前提。氮气流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导致样品飞溅,过小则无法有效吹扫溶剂,一般根据样品量和溶剂性质,将氮气流量控制在10-20L/min 之间。加热温度需根据溶剂的沸点进行设定,通常比溶剂沸点高 10 - 20℃,但不得超过样品的耐受温度,以免样品发生分解或变性。氮吹时间应根据样品初始体积和目标浓缩体积来确定,可通过预实验进行优化。 
2、样品放置与固定:将装有样品的容器小心放置在样品架上,确保容器放置平稳、垂直。对于易倾倒的容器,可使用专用夹具进行固定。注意样品容器的高度应适中,使氮吹针能够准确插入样品液面以下一定深度,一般以距离液面1-2cm为宜。同时,要避免样品容器之间相互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3、实时监控与调整:在氮吹过程中,实验人员需密切关注仪器运行状态和样品变化情况。定期观察样品液面下降情况,若发现氮吹速度过快或过慢,应及时调整氮气流量或加热温度。注意观察样品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变色、产生沉淀、沸腾剧烈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氮吹,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操作后维护 1、仪器清洁:氮吹结束后,待仪器冷却至室温,及时对仪器进行清洁。用干净的湿布擦拭仪器外壳和加热模块,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对于氮吹针和样品架等易污染部件,可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进行浸泡清洗,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妥善保存。注意避免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清洁剂,以免损坏仪器部件。 2、废液处理:妥善处理氮吹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将收集管中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容器中,并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处理。对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液,需进行特殊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定期校准与维护:为保证干式氮吹仪的性能稳定和测量准确,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对氮气流量、加热温度等参数进行校准,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同时,定期检查仪器的零部件是否磨损、老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四、总结 干式氮吹仪的正确使用需要从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规范到操作后维护等多个方面严格把控。只有遵循这些注意事项,才能充分发挥干式氮吹仪的优势,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为实验室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