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安全是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而水质检测则是评估水质安全性的关键手段。关于水质检测达到多少值可以饮用的问题,涉及多个指标和参数。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指标,以及它们对水质安全的影响。
水质检测仪是通过电极传感器检测,先测量出水的电导率再推算出水质值。水质检测仪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火电、化工、冶金、环保、制药、食品和自来水等多个领域。

水质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导率原理。它利用两个电极插入水中形成一个闭合电路,当电极之间的电压足够大时,水中的离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成正比,而水的电导率与水中的总溶解固体物的浓度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推算出水中的水质浓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水质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总硬度、金属离子含量、有毒金属离子含量等。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估水质是否适合饮用的基础。
色度是衡量水色深浅的物理量,通常以铂钴标准比色法测定的度数表示。正常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让人感到反感。浑浊度则是水样光学性质的表达,用来表示水的澄清度和浊度。浑浊度越高,说明水中的不溶物越多。正常饮用水的浑浊度不应超过3度(也有说法为不超过5度NTU)。
臭和味是判断水质优劣的直观指标。正常饮用水不应有异常气味和味道。肉眼可见物方面,正常饮用水中不应存在杂质和悬浮物。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饮用水的感官体验和安全性。
总硬度是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硬度的数值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以碳酸钙计,另一种是以每升水中所含毫克数表示。世卫组织推荐饮用水的最佳硬度为170mg/L。在中国,一级水源的总硬度在350mg/L以内,二级水源的总硬度在450mg/L以内。虽然硬度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但过高的硬度可能导致水垢的形成,长期饮用可能有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