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是水质监测的重要环节,其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石油类物质具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光谱这一特性,通过测量这些光谱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水中的石油类含量。 应用: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在线监测,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被石油类污染的状况。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操作步骤: 样品采集:从水体中采集一定体积的水样。 样品处理:将水样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杂质。 红外光谱测定:将处理后的水样置于红外光谱仪中,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数据分析:根据吸光度与石油类含量的关系,计算出水样中的石油类含量。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利用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强度来分析物质含量。由于油类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因此可以用于水中油类含量的检测。 应用:适用于测定水中的芳香烃类石油污染物,特别适用于低浓度油分的检测。 操作步骤: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类似,但测量的是紫外光谱。 三、重量法 原理:通过蒸发水样中的水分,直接称量剩余油类物质的质量来确定油类含量。 应用:作为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受油品种限制,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适用于测定10mg/L以上油分的水样。 操作步骤: 将水样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水分。 待水分完全蒸发后,称量剩余油类物质的质量。 根据水样的体积和油类物质的质量计算油类含量。 四、气相色谱法 原理:一种分离和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石油类物质蒸发并分离,然后利用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浓度。 应用:适用于检测高浓度的油分,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 操作步骤: 样品采集与处理:将水样通过固相萃取或液-液萃取等方法提取石油类物质。 气相色谱分析:将提取的石油类物质注入气相色谱仪中,通过色谱柱分离并检测。 数据分析:根据色谱图谱峰面积与石油类含量的关系,计算出水样中的石油类含量。 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原理:结合了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能力,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石油类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应用:适用于复杂样品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操作步骤:与气相色谱法类似,但使用的是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 六、荧光法 原理:基于某些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能发出荧光的特性。油类物质中的某些组分(如多环芳烃)具有荧光性质,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分析油类含量。 应用:适用于具有荧光性质的油类物质的检测,具有自动化、高精度等优点。 七、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原理:石油类物质的甲基(CH3)、亚甲基(CH2)对近红外区特定光有特征吸收,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测油仪测定。 应用:适用于所含油品比吸光系数较接近的水样,油品相差较大时测定误差较大。 八、目视法 原理: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等指标来判断水体中油分的含量。 应用: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适用于初步判断水体中油分的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氧化、挥发和溶解,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环境的净化程度,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